【江城非遗】一“切”顺利看小刀


来源:www.爱游戏    发布时间:2024-07-15 16:11:20

  阳江小刀具有锋利好用、坚固耐用、美观实用等三大特点,在国内享有“小刀王”的美誉,产品远销亚、欧、美、非等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每天清晨,当朝阳升起的时候,在东风四路两侧,在金郊工业区一带,在鱿鱼头桥……一大批勤劳的人,从城市的街道逐渐“融”进密集的五金刀剪工厂。傍晚,随着日落西沉,这批勤劳的人儿,又如归巢的鸟,从工厂走出——衣服上还残留着新鲜的金属味道,走向城里或城外的家。

  这正是“中国刀剪之都”——阳江的每日真实写照。一座柔情万种的滨海城市,竟囊括了中国菜刀中心、中国剪刀中心、中国小刀中心、中国美容化妆工具中心、中国脚轮中心、中国脚手架中心等诸多“硬核”称号。据统计,至2022年,全市五金刀剪行业市场主体近万户,行业产值超过550亿元,营业收入超过2000万元以上企业有108家,亿元以上25家,从业人员近20万人,产值和出口量分别约占全国的75%和85%。

  2022年12月20日,第21届中国(阳江)国际五金刀剪博览会开幕式暨“阳江五金刀剪”区域品牌在位于江城区的阳江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刀博会以线上方式举办,创新办展方式,与阿里巴巴国际站和京东等国内外知名网络站点平台合作,搭建阳江刀博会云展厅。开幕式当日同步举办“阳江五金刀剪”区域品牌发布活动,旨在突出推动刀博会内外贸融合发展,加快阳江五金刀剪产业融入“双循环”。

  2015年初,阳江国际五金刀剪商贸城试业,来自本土及外地的近200家企业进驻,商品涵盖五金刀剪、餐厨用具等类别,商贸城的目标是成为真正的“阳江五金刀剪国际交易平台”。随着商贸城的试业,刀博会也将定址于此,继续见证阳江五金刀剪产业的前世今生。

  阳江小刀制作技艺最初由打铁衍生而来,后来才发展出阳江小刀的专属制作流程与工艺。制作一把传统工艺的阳江小刀,要经过选材、入钢、打刀、热处理、收尾等工序。据考证,阳江制刀历史可追溯至1400多年前。公元557年民族英雄冼夫人屯兵两阳,在阳江地区制作了大量兵器。清《冯氏族谱》载:“……冯大将军生平所用八十二角鹅眉宣锦大刀纳于冢中”。冯大将军即冼夫人的孙子冯盎,曾任宋康令(今阳西一带),公元646年病死,葬于阳江城内北山。这“鹅眉宣锦大刀”即阳江俗称的“大杀刀”。其后,其制刀工艺传至民间,生产各种民用刀,此为阳江五金刀剪产业发展之源。

  至清同治年间,阳江县城的工商业日渐兴旺,手工业异常繁荣,形成了大规模的制刀作坊,其生产地点即位于现在的江城区打铁巷。这一段时期的代表作是何传利铁匠制作的“文武刀”,时价卖至每把4毫白银。广东有10多个县的客商云集阳江县城进行多种商贸买卖等活动,刀具等传统产品成了各地商家争相采购的货物。当时国内著名酒楼都向何传利定制菜刀。《阳江志》(民国十四年版)有记载“铜器·小刀花剪俱佳,货行远近”,说明了江城当时的剪刀锻制技艺已经具有相当的水平,在产品质量、外观造型等方面都有好的口碑。

  20世纪50年代以前,阳江小刀主要以小作坊(打铁铺)模式生产,分布在阳江城(现江城区)与城郊农村,如城里的打铁巷、平冈镇良朝、那霍、潭塘州等地。在这些打铁铺中,以“何全利”产品最为著名。阳江铁匠梁季芙制作的“季芙小刀”在“何传利文武刀”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改良,以其锋利、耐用、美观而在全国小刀评比中获奖,选送世界博览会参展。从此,阳江小刀闻名海内外。梁季芙用汽车的弹簧钢特制一把牛角柄金铜头勾尾竹叶形小刀,用来劈削石竹节既不卷口,也不崩口,锋利无比。渐渐有人跟他索要,索要小刀的人多了,梁季芙便开始专门研制小刀。他产出的小刀造型奇特,小刀前端特别尖锐锋利。由于锋利实用,梁季芙制作的小刀“千金难求”。在当地,曾流传这样一句话形容梁季芙:“一日三把刀,吃用够花销。”

  后随着从事小刀制造的人数逐渐增多,当时的阳江城出现了一些新小刀作坊,比较集中的有那格村和观过村。1955年公私合营后,小刀制造工人被集中起来,组建了四个小刀生产合作社。1958年,又合并成立了“阳江县地方国营小刀厂”。改革开放后,阳江十八子、盛达、银鹰、永光、鸿丰、巧媳妇、金辉等民企开创了阳江小刀新的时代。

  阳江小刀具有锋利好用、坚固耐用、美观实用等三大特点,在国内享有“小刀王”的美誉,产品行销亚、欧、美、非等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了公私合营制度,阳江将民间制作菜刀、小刀、剪刀及铁器的家庭作坊联合起来,组建了阳江县国营小刀总厂(1988年更名为阳江市国营小刀总厂)和阳西县城的织五金厂,形成了两大刀剪生产厂家。

  计划经济下,国营阳江小刀厂一枝独秀,曾留下过辉煌的历史:由初期的500人发展至1700多人,为当时国内最大小刀生产厂之一。1982年小刀出口50万把,1986年和1988年相继获部优、国优产品,1991年产值达2亿元,为当地人炫耀一时。而几十公里之外的织镇五金厂也毫不逊色。1979年,该厂被湛江地区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指定为出口产品生产基地,年产刀剪20万把,年产值50多万元。除了国营小刀厂、织五金厂外,阳江当时还有二轻五金小刀一厂、二轻五金小刀二厂、江城五金制品厂、江城小刀厂、超美人民公社农具刀剪厂和10余家街道小刀厂从事小刀、剪刀生产。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富有活力的个体、民营刀剪企业的横空出世,致使体制陈旧、管理滞后的国营阳江小刀厂,不堪冲击,元气大伤,1992年时已走下坡路,1997年寿终正寝,结束了阳江小刀发展的一段光辉历史。其它国营、集体企业也纷纷改制,阳江刀剪业进入以民营为主的时代。

  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位于江城区的原阳江县(阳江市)国营小刀总厂,都可以称为当今四处开枝散叶的阳江五金刀剪产业的“母厂”和“输出地”。

  “北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进入新时期,江城区的五金刀剪产业,也迎来了新的融合发展阶段。

  2021年10月18日,阳江市张小泉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在江城区银岭科技产业园举行竣工投产仪式。作为国内刀剪行业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之一,张小泉阳江智造基地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各种类型的产品超3000万件,成为具备国际高度的中国五金刀剪工厂门户,进一步助推江城区乃至阳江市五金刀剪产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张小泉”是拥有近400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品牌。2021年9月,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在创业板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刀剪第一股”,完成了企业升级的关键一环。此次投产的阳江市张小泉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是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8年,坐落于江城区银岭科技产业园,是我市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阳江市张小泉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用地面积8.6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3.5亿元。项目最重要的包含高档刀剪的制造中心、研发中心、检测中心、供应链中心、综合办公楼及配套宿舍,并安装智能化的全新先进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基本实现大比例自动化五金刀剪标杆工厂的建设目标。项目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各种类型的产品超3000万件。未来,张小泉阳江智造基地还将配置自己的冷轧工厂,实现从原料、工艺、生产、物流全产业链的贯穿升级。

  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标在竣工仪式上表示,阳江智造基地是“张小泉”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重要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实现浙江杭州、广东阳江“两地驱动”,进一步推进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产业建设。“张小泉”将从始至终坚持科学技术创新与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充分的利用江城本地资源及优势,引领产业集聚升级,为阳江五金刀剪产业在国际市场上进一步做大做强作出应有的贡献。

  与此同时,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成长起来的“阳江十八子”“银鹰”“永光”“金辉”等民企,开创了阳江小刀的新时代。在继承传统小刀制作技艺、剪刀锻制技艺的基础上,其创立的各个品牌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大行其道,还以前所未有的气势把“阳江小刀”品牌推向世界。截至目前,阳江五金刀剪产业毫无争议地拥有了“六个最”:

  品牌知名度最高。正是这些知名刀剪品牌的树立,使阳江被誉为“中国刀剪之都”。中国菜刀中心、中国剪刀中心、中国小刀中心、中国美容化妆工具中心、中国脚轮中心、中国脚手架中心等15个国字号中心均先后落户阳江。阳江主导或参与制订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14项。

  产业规模国内最大。至2021年,阳江市五金刀剪相关市场主体约8260户,从业人员近20万人,营业收入超过2000万元以上企业有108家,亿元以上25家。行业产值超过550亿元,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5%,出口约占全国出口量的85%。

  产业链国内外最完整。阳江已形成了生产企业、原材料、机械设备制造、热处理、贸易、物流和研发技术、质量检验等完整的五金刀剪产业链,拥有我国目前唯一的刀剪及日用金属工具国家级检验中心,聚集了全国最有一定的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产业技术创新条件最好。全市有2个五金刀剪产业产学研创新联盟,2家省级、4家市级五金刀剪领域新型研发机构,14个省级、38个市级五金刀剪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0年与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成立了五金刀剪学院。建设了中国阳江(五金刀剪)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广东省质量监督不锈钢复合材料检验站和小五金产品检验站,并与德国、英国机构合作建设“阳江地方特色产业防伪溯源区块链创新服务平台”。

  国际注册商标覆盖公司数最多。阳江已在欧盟、美国、我国港澳台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中国餐厨用品出口基地·阳江刀剪”境外商标注册,获得“全球采购基地”认证。

  刀博会国内外顶级规模。自2002年起,刀博会每年一届,成为全国刀剪行业唯一连续成功举办20届的展会,获“中国刀剪第一展”的美誉。21年来,阳江刀博会办成了全国乃至全球五金刀剪行业顶级规模、影响最广的专业展会。

  一把小刀、一把剪刀撑起一条完整的五金刀剪产业链,阳江变成真正的“刀剪”王国。

  看似冰冷的刀剪,在阳江人的眼里,却是热情的。“赠人刀具,利人利己”,是阳江人的习俗。阳江还有一句俗语,“阿爸做刀肉,阿妈凸(打)刀眼”。本意是说爸爸是做小刀片的,妈妈是打小刀孔的。说明了阳江从事小刀业者众多,几乎所有人或多或少跟刀沾边。阳江小刀传统制作流程与工艺主要是采用灌钢法、折叠锻打法,工业化量产后采取不锈钢板材,现在又引入了夹层钢、陶瓷、深冷处理、纳米处理等新材料和新技术。今天的阳江小刀,花式品种可谓千变万化,已从普通的日用刀具发展到专业工具和特种工具,每个大企业的产品样板房都像博物馆一样琳琅满目。

  2012年、2013年,阳江小刀制作技艺、阳江剪刀锻制技艺迎来了一个传承和发展的机遇,先后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阳江十八子集团、广东永光刀剪集团的两位掌门人——李辉、张锐宗也先后成为省级“非遗”传承人。阳江刀剪产业,在文化的映照下,焕发出越来越鲜活的生命力。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阳江五金刀剪产业规模效应日益显现,吸引从业人员约20万人,已成为区域内顶级规模、产业链最完整的产业集群,甚至是广东省内最为成熟的传统加工业集群之一。由于产业聚集度逐步的提升,阳江五金刀剪业已入选“中国百佳产业集群”,阳江先后被国家和省认定为中国刀剪产业基地和广东省火炬计划五金刀剪特色产业基地、广东省五金刀剪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阳东区东城镇成为广东省五金刀具制品专业镇、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不只是企业的暗自蓄力,阳江市委、市政府也在不断加大对五金刀剪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快阳江国际五金刀剪商贸城及江城银岭和阳东万象两个五金刀剪专业性园区的建设,加强完善五金刀剪行业的研发技术中心、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引导高等院校扩大与全市五金刀剪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为全市五金刀剪企业构建更完善的服务平台。如今,鸟瞰江城银铃、阳东万象工业园区,五金刀剪企业向园区集聚已成为发展的新趋势。随着园区建设的加快推进,配套条件的日臻完善,入园的大企业、大项目慢慢的变多,对外吸引力也慢慢变得强。这种明显的“吸附效应”,已为五金刀剪业人士所充分关注,更加增强了他们向园区集中转型发展的动力和信心。向“云”出发,刀博会不断巩固和提升阳江刀剪在全国的行业龙头地位。自2002年以来,依托刀博会这一重大交流合作平台,阳江市五金刀剪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第21届中国(阳江)国际五金刀剪博览会上,发布了“阳江五金刀剪”区域品牌,公布了区域品牌管理办法和首批区域品牌企业名录,共有74家五金刀剪企业进入首批名录。活动为获得首批“阳江五金刀剪”区域品牌授权的12家企业授证,美珑美利、鸿丰、力王、海联、银鹰、百创源等6家授权企业与国内外采购商进行了线上云签约。阳江市人民政府与广东省贸易促进委员会签署了关于逐步加强合作的框架协议,一同推动阳江企业大力开拓“一带一路”沿线、“RCEP”区域等国际市场。本届刀博会打造了国际、国内两个云展厅,与阿里国际和京东合作网上办展,打造一站式全天候网上办展模式。依托阿里巴巴国际站,刀博会助力刀剪企业向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多万活跃企业组织推广和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依托京东商城平台,刀博会助力阳江刀剪企业在京东刀剪行业4310家企业店铺中在推广、引流、产品曝光中占得先机。以刀博会为契机,阳江发布“阳江五金刀剪”区域品牌标识及管理办法,通过形象化、创意化标识打造,强化品牌形象。目前,74家企业入选区域品牌企业名录,让阳江五金刀剪的品牌深入人心。2021年,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迎来首届本科生,培育输送高素质人才的五金刀剪学院应运而生。2022年,经阳江市委、市政府部署,材料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阳江分中心(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落户阳江校区,进一步“智”撑五金刀剪高水平质量的发展。2022年10月,广东拓必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跻身工业与信息化部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成为行业首个“小巨人”。目前,张小泉、王麻子等著名品牌集聚阳江,与十八子、金辉等本土企业交相辉映,王麻子、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八子阳江小刀制作技艺、永光剪刀锻制技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珑美利”等品牌迅速崛起,从始至终保持国内乃至国际的领头羊,为阳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餐厨用品出口基地·阳江刀剪”集体商标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目前,阳江刀剪制造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材料不停地改进革新,工艺逐渐完备,制造的产品也更加卓越精良。阳江将坚持用品牌战略引领五金刀剪业开展技术改造、拓展市场、降本提质,提升竞争力,实现产业规模稳步提升。百年“老字号”融入阳江制刀新工艺

  指尖,拿捏到制刀的精度;身心,沉浸在技术的革新。在刀剪行业摸爬滚打10年,90后钟嘉良以“做好每一把刀”为目标,长期扎根生产一线钻研制刀技艺,积极投身技术革新与新产品试制,把自己从一个“门外汉”炼成了“行家里手”。钟嘉良的父亲是广东金辉刀剪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也是阳江刀剪行业的“老匠人”,受父亲影响,钟嘉良从小就对制作刀剪十分感兴趣。2013年大学毕业后,他郑重进入金辉工作,从刚开始学打样、冲压开料、焊接,到熟练掌握每个制刀环节的诀窍,钟嘉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工作。作为阳江刀剪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金辉拥有高端的智能生产设备和精良的制造工艺,“做自己的品牌”,一直是父子俩的共同愿望。2020年,钟嘉良推动金辉公司与有着370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王麻子联姻,并拜师于王麻子第八代传承人史徐平正式成为王麻子非遗技艺第九代传承人作为新任“掌门人”,钟嘉良接手王麻子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让老品牌焕发新活力。“科技+”让非遗技艺破圈新生。冲压开料、热处理、焊接、磨刀、开口……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赶制王麻子内销的订单刀具。公司已陆续实现自动开料、自动焊接、自动打磨三大工序智能化,大大缩减一线技工的上岗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了产品不良率。

  业内领先的制刀工艺让钟嘉良打造新新一代的王麻子有了更足的底气。他创新性地将现代先进制刀技术与王麻子非遗锻造技艺相结合,采用空心柄焊接数控设备、冰锻淬火技术、3D圆弧光磨专利技术等国内领先的技术方法,从材料、工艺、锋利度、使用者真实的体验、检验测试标准等6大核心方面,对王麻子系列菜刀做全面升级,不仅使制刀产能比过去提高了7倍,产品的质量和颜值大幅度的提升,而且实用性和舒适性也更强。曾经广受欢迎的经典产品“黑刀”菜刀存在涂层材料不达标、外观粗矿、使用硌手等缺点,但经过改良后新一代的“黑刀”菜刀品质不仅得到国内外的高度认可,还获得厨刀品类的德国IF设计奖。凭借一股年轻人敢创、敢试、敢干的精神,钟嘉良还带领团队研发王麻子“子木”系列厨刀,以高端大马士革钢为材料,从刀身到刀柄的制作,首创一体化锻造技术,耗费两年多时间,才打磨出相对满意的产品。“有时我也很疑惑,花这么多精力去研究一把刀,究竟值不值得?”回忆起研发过程,钟嘉良感慨。他们团队遇到了许多“卡脖子”的技术难题,曾一度想放弃。最后依然选择坚持下来,是他认为这把大马士革钢刀的制作技术代表了一家公司的制刀水平,也是阳江五金刀剪企业,敢于挑战新高度的一次探索。不是进口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中国制造同样精良。今年3月,王麻子智造基地项目落户阳东区,该基地投资约5亿元,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形成更加多元化、产业链更完整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预计可实现年产厨刀6000万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已属不易,我这辈子就和‘做好每一把阳江刀’这事杠上了。”钟嘉良表示,老一辈匠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作为新一代传承人不仅要接稳这根“接力棒”,还要敢于革新这样才可以助力阳江刀剪,从“制”造向“智”造一直在升级推动民族国货领跑全球。

  早在清代,阳江小刀就已远近闻名。阳江小刀具有锋利好用、坚固耐用、美观实用等三大特点,在国内享有“小刀王”的美誉,产品行销亚、欧、美、非等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至2022年,全市五金刀剪行业市场主体近万户,行业产值超过550亿元,营业收入超过2000万元以上企业有108家,亿元以上25家,从业人员近20万人,产值和出口量分别约占全国的75%和85%。